地质学论文_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岐山剖面奥陶系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言
1.1 旋回地层学的研究进展
1.1.1 旋回地层学研究历史
1.1.2 古生代旋回地层学研究进展
1.1.3 旋回地层学在奥陶纪的应用
1.2 奥陶系年代地层框架
1.2.1 奥陶系概况
1.2.2 奥陶系年代框架研究进展
1.2.3 中国奥陶系年代框架研究
1.3 论文概况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1.3.4 主要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鄂尔多斯盆地地理地质概况
2.1.1 鄂尔多斯盆地自然地理概况
2.1.2 鄂尔多斯盆地区域地质背景
2.1.3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地层对比
2.2 剖面平凉组地层特征
2.2.1 剖面概况
2.2.2 剖面沉积环境分析
2.3 平凉组年代框架与实测地层层序
2.3.1 年代框架
2.3.2 平凉组地层层序
第三章 研究材料和方法
3.1 样品的采集与测量
3.1.1 样品的采集
3.1.2 样品的测量
3.2 旋回地层学理论基础与地质年代学意义
3.2.1 主要天文周期
3.2.2 天文轨道旋回与沉积环境演变的作用机制
3.2.3 旋回地层学的地质年代学意义
3.2.4 磁化率、色度指标在旋回地层学中的应用
3.3 旋回地层学研究方法
3.3.1 古气候代用指标选取与采样
3.3.2 数据预处理
3.3.3 频谱分析
3.3.4 建立天文年代标尺
第四章 剖面磁化率和色度测量结果与分析
4.1 磁化率测量结果分析
4.2 色度测量结果分析
第五章 岐山剖面平凉组旋回地层学分析
5.1 晚奥陶世地球轨道周期与剖面沉积速率估计
5.1.1 晚奥陶世地球轨道周期
5.1.2 剖面沉积速率的估计
5.2 磁化率旋回地层分析
5.2.1 平凉组a段磁化率旋回地层分析
5.2.2 平凉组b段磁化率旋回地层分析
5.2.3 平凉组色度(a段)旋回地层分析
5.3 岐山剖面平凉组对比研究和岩层韵律与天文轨道作用力的探讨
5.3.1 岐山剖面平凉组对比研究与年代探讨
5.3.2 岩层韵律与天文轨道作用力的关系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文章摘要:奥陶纪是古生代构造-气候环境与生命演化的重要时期,也是地球历史上温室地球最盛期。奥陶纪开始全球性区域地质构造运动逐渐加剧,早古生代板块构造和古地理格局初步形成,气候环境发生多次转变。在奥陶纪早期-中期处于温室地球环境,海洋生物发生大辐射,晚期进入冰期,发生生物大灭绝。这些事件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因果关系或在成因上有间接的联系,但是具体的协同演变过程迄今还不是很清楚,主要的原因之一是缺乏高精度的地质年代标尺。近二十年来,利用旋回地层学等方法,新生代和中生代地质年代的精度分别已经达到2万年和40万年。但古生代特别是早古生代的地质年代的精度还很低。奥陶纪由于温室气候和冰期气候转换,沉积地层中保留的天文轨道旋回信号比寒武纪和志留纪的地层中明显,是利用旋回地层学等方法开展高分辨率地质年代研究的理想时段。我国学者在奥陶纪旋回地层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基本上完成了华南地区典型剖面的奥陶纪旋回地层研究,但对北方地区的研究还比较少。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是我国北方地区奥陶系发育比较齐全、出露广泛的地区,前人对该套地层的岩石组合、沉积特征、生物地层及火山灰夹层的锆石U-Pb年代学等开展了大量研究,为开展高分辨率旋回地层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利用旋回地层学方法,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岐山剖面奥陶系平凉组上部进行高密度磁化率、色度样品采集与测量,结合前人锆石U-Pb年代测量结果及地层年代厘定划分,建立了采样剖面的天文年代标尺,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岐山剖面平凉组厚约600m,岩性以深水斜坡相的粉砂岩为主,夹粗砂岩、粉砂质泥岩和泥岩,剖面顶部和底部沉积韵律明显。单旋回层厚0.3-2.4m,一般1.2-2m,由浅灰绿、浅灰黄、浅灰棕色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组成,单层岩石厚度2-30cm,岩层发育平行层理,并可见等深流沉积。在剖面顶部约36米的地层中,识别出了26个沉积韵律层。2、分别在剖面平凉组顶部(厚36.5m)和底部(厚30.3m)按照2-10cm间隔,采集样品3715块进行磁化率和色度测量。上部(平凉组a段,采样间隔2cm为主,样品1493块)低频质量磁化率(χlf)值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