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卫市小红山煤炭井田地质和煤质特征及成
小红山东部普查区东距中卫市约67km,该区现为普查阶段地质工作,为推进自治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发展地方经济,解决煤炭资源相对短缺的制约瓶颈,对过普查工质所取得的成果,有了进一步认识,为本地区今后找矿提供参考依据[1]。
1 区域地质概况
勘查区地层区划属于华北地层大区(Ⅴ),秦祁昆地层区(Ⅴ1),祁连-北秦岭地层分区(),宁夏南部地层小区();中、新生代地层属阿拉善地层区潮水地层分区。
区域内出露地层为:古生界奥陶系、泥盆系、石炭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新生界新近系、第四系区域大地构造位置位于秦祁褶皱带之六盘山弧形构造带之海原逆冲带北侧,营盘水同心大断裂南侧。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勘查区全为第四系覆盖。据勘查区普查和预查钻孔揭露,勘查区主要地层有石炭-二叠系、新近系和第四系,现由老至新简述如下:
2.1.1 石炭-二叠系
分布有土坡组、太原组、大黄沟组、红泉组。
土坡组(C2 t)
上部灰黑色页岩夹褐灰色长石石英砂岩,灰岩透镜体,并夹有多层薄煤层(或煤线);下部灰色、灰黑色页岩,灰色石英砂岩、薄层泥灰岩互层,页岩中普遍含有扁圆状或长卵形钙质结核。与下伏臭牛沟组呈整合接触,据勘查区外预查ZK5-2、ZK5-3钻孔,地层厚269.61m。
太原组(C0P1 t)
太原组主要岩性为灰黑色泥岩、粉砂岩、灰白色砂岩呈不等厚互层,夹多层可采煤层,为勘查区主要含煤地层,可分为上、中、下三个含煤段。与下伏土坡组呈整合接触,地层厚131.09~330.74m,平均234.68m。
据五万区域调查资料,本区太原组的动植物化石有:动物化石瓣鳃类Edmondia sp(卵石蛤),Palaeoneilo anthraconeiloides(卵古尼罗蛤),Astartella (无齿小花蛤),Nuculopsis yuani(甘肃拟栗蛤),Aviculopecten sp。(燕海扇);植物化石Neuropteris cardiopterides Bothlin(心羊齿型脉羊齿),(开平脉羊齿),Linopteris brongniartii(短网羊齿),Conchophyllum richthofenii(李希霍芬网羊齿),Cordaites principalis(首要柯达)等。本组化石以瓣鳃类和植物化石为主,其中Linopteris brongniartii,Conchophyllum richthofenii,Neuropteris kaipingiana是中石炭世的标准化石,并以维斯发期最常见,而其他属种也大部分为中石炭世常见化石。在本次勘查中,从岩芯里采集到的动、植物化石标本,动物化石主要为小个体的瓣鳃类,植物化石多为芦木属、裂叶属、鳞木属、脉羊齿属等,比照《中国中生代植物》标准化石图版,时代当属晚石炭世。
太原组属滨海平原型含煤建造,处于滨海过渡地带,形成于开阔平坦的地形环境,海、陆过渡相较发育。
大黄沟组(P1 d)
岩性为一套灰绿色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夹暗紫色砂岩、粉砂岩。与下伏太原组呈假整合接触,地层厚227.54~359.54m,平均263.33m。
红泉组(P2 h)
岩性为暗紫色砂岩,含砾砂岩,粉砂岩夹灰绿色泥岩、砂岩、砂砾岩,底部为砾岩。与下伏大黄沟组呈整合接触,据钻探揭露,剥蚀残留地层最大厚度为65.49m。
2.1.2 新近系
勘查区外仅少部出露中新统干河沟组(N1 g),岩性上部为淡桔黄、淡褐红色含砾砂岩、砂砾岩,夹砖红色黏土;下部为砖红色黏土层骨骼化石碎片,与上覆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据钻探揭露,地层厚 327.01~663.40m,平均465.97m。
2.1.3第四系
出露有第四系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第四系全新统。
①中更新统(Qp2apl):冲洪积砾石层,湖积含砾钙质层,零星分布于勘查区北部,厚5~10m。
②上更新统(Qp3apl):主要为冲、洪积亚砂土,厚0.75~30.20m,平均11.74m。
2.2 构造
勘查区基本为第四系覆盖,根据小红山勘查区东部煤炭资源普查二维地震勘探资料,勘查区构造情况见图4
2.2.1 褶皱
通过二维地震勘查,勘查区总体位于甘塘向斜北东翼,为一南西倾的单斜构造,由于逆断层的牵引作用,断层两侧形成小的曲。
2.2.2 断层
通过二维地震勘查,共解释断点34个,组合断层6条,孤立断点2个。
图1 小红山勘查区东部普查区构造纲要图
按照断层的落差大小划分,6条断层中,最大落差大于100m的断层3条,即DF5、XF3和DF7;最大落差小于等于100m的断层3条,即XF2、XF4和XF5。按照断层的可靠程度划分,可靠断层3条,即XF2、XF4和XF5;较可靠断层3条,DF5、XF3和DF7。按照断层的性质划分,XF4为正断层,其他为逆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