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学杂志
    主页 > 期刊导读 >

广利周缘地区浊积扇层序地层研究

1 区域地质概况

1.1 构造特征

研究区东部临近青南洼陷,西南靠近牛庄洼陷,西北接民丰洼陷,北部为新立村复式地嵌南翼的永八断阶带,从构造位置上处于济阳坳陷断陷湖盆东营凹陷的东部,是陡坡带基岩内侧向凹陷区的转折部位,其南部地层则向鲁西隆起和广饶凸起抬升。洼陷和凸起的控制作用使得广利周缘区域具有不同的构造特点。(图1)

1.2 沉积特征

研究区目的层段为沙三中到沙四上亚段,自第三纪以来所发生的构造运动影响了其沉积体系的发育。整个东营凹陷在沙四上—沙三中经历了基准面快速上升的水进体系域、沙三下亚段基准面持续上升到高位体系域的下部、沙三中亚段高位体系域的上部,深水浊积扇较为发育。东营凹陷东部边缘研究区发育深湖-半深湖沉积环境,通过研究该区的钻井和测井资料发现,研究区在此沉积时期确实发育了大量的近物源的深水浊积扇。

图1 研究区区域构造位置示意图

2 层序地层学相关理论

2.1 层序划分原则

层序作为一套相对整一、成因上有联系、顶底以不整合面或与之相对应的整合面为界的地层单元,其划分遵循以下原则:①最大间断原则;②等时性原则;③统一原则;④一致原则;⑤顺序原则。

2.2 层序界面识别

结合中国中、新生代陆相盆地的特点,将陆相盆地划分出4种常见的层序界面(表1)。

2.3 层序级别厘定

层序级别的厘定和划分是层序外部构成研究的主要内容。识别层序的关键是识别不整合面及不整合面级别,不同级次的不整合对应不同级次的层序界面。本文根据东营凹陷沉积特点,参照前人的陆相层序等级划分方案,将该区层序划分为5级(表2)。

表1 层序边界的识别标志(据朱筱敏,2000,改)资料类别  层序边界识别标志构造资料  构造运动界面、构造应力场转换界面、大面积侵蚀不整合面、大面积超彼界面古生物资料  古生物组合类型及含纽突变、化石群分异度突变、古生物断带岩心资料发育古土成层或根土层、颇色和岩性突变界面、底砾岩、沉积旋回类型转变界面、沉积相向盆地方向迁移、准层序组或体系城类型突变、有机质类型和含盘突变、地球化学指标突变等测井资料  自然电位和自然伽玛测井曲线突变、视电阻率突然增大或降低、地层倾角的杂乱模式、成像侧井的不整合地震资料  地震反射终止现象剥蚀、顶超、上超、下超,地震反射波组产状和动力学特征以及旋回特征的变化

表2 层序单元的划分层序级别  层序单元  定义界面特征  时间(Ma)  分辨能力低频层序一级   盆地填充层序盆地演化各阶段的原型盆地完整的沉积充填序列   不整合面跨越盆地范围   几十~几亿地震测井二级  构造层序或层序组以盆地演化各阶段为单位的构造充填序列  不整合面分布盆地大部区域  几~几十古生物三级  沉积层序  以不整合及其对应的整合面为界的成因关系的地层  不整合面分布盆地局部区域  几百万年岩芯和露头高频层序四级   准层序组或体系域以明显的洪泛面或其可对比界面为界的有成因关系的层序   主要洪泛面及古土壤几十万年五级  准层序  以洪泛面或与其可对比的界面为界的有成因关系的层或层组  洪泛面及古土壤  <十万年

3 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

综合对研究区的研究分析,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东营凹陷的沙四上至沙二下为一个二级层序,进而我们把研究区目的层段划分出三个三级层序:沙四上(S1)、沙三下(S2)、沙三中(S3)三个三级层序(图2)。

图2 研究区目的层段层序地层格架(据夏景生,2008,修改)

4 研究区目的层段层序发育特征及界面标志

结合层序地层理论,通过对研究区层序地层的分析可知,其目的层段的三个亚段的层序地层的发育状况如下:

沙四上亚段S1:该层序的顶界面对应的是沙三下亚段的底界面,在地震剖面上对应于T6‘反射轴,同时该反射轴也是沙三段和沙四段的分界。该界面之上是一组厚段深灰色泥岩,自然电位曲线平直;而顶界面之下是一套深灰色与钙质泥岩的互层,夹有薄层灰质页岩,自然电位曲线轻微起伏。层序的底部界面是沙四上亚段与沙四中亚段的分界面,该分界面被称为“红层”,界面之下为一套紫红色泥岩和灰色膏岩互层,而界面之上为灰色和钙质泥岩互层,自然电位和电阻率曲线低平,界面上下高度齿化。整个S1层序呈现正韵律,属于进积体系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