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学杂志
    主页 > 期刊导读 >

大民屯凹陷地层岩性特征浅析

1 区域地质背景

从整体构造格局上看,位于辽河油田的大民屯凹陷具有两个特点:南北分段、东西分带,根据大民屯凹陷的沉积类型、油气聚集和构造演化等特征,可以将大民屯凹陷分为三个主要的构造单元:东侧陡坡带、中央深陷带、西部斜坡带[1]。其中,中央深陷带可分为中段、南段和北段,中段为安福屯洼陷和胜东洼陷夹静安堡-东胜堡构造带;南段为荣胜堡洼陷,荣胜堡洼陷西侧为前进断裂半背斜构造带;北段为三台子洼陷;南、北段位于洼陷的深部[2]。

2 地层特征

大民屯凹陷是新生代时期的陆相小凹陷,是以中生界、元古界和太古界三个时期的基底为基础而发育起来的。新生界的地层是盆地充填而形成的地层,其中古近系的地层有六个组段:房身泡组(E1-E2f)、沙河街组四段(E2S4)、三段(E2s3)、一段(E3s1)以及东营组(E3d)。新近系的地层主要有两个组段:馆陶组(Ng)和明化镇组(Nm)。从钻井取芯可以看出,本区的基底地层主要有三个界:太古界、元古界和中生界,其中中生界属于局部残留。

2.1 太古界(Ar)

大民屯凹陷基底的岩性基本都是变质岩,厚度很大,而且分布非常广泛,该区的变质岩系主要由片麻岩、混合花岗岩以及变粒岩等几种岩性构成。凹陷基底中地层的测井曲线中视电阻率曲线的数值比较大,曲线形状比较平缓,但是有些地层会被辉绿岩和片麻岩脉泥化,因为这两种岩石中泥质含量较高,经过泥化后的地层的视电阻率曲线值比较低,而自然伽玛曲线值偏高,曲线具有高块状的特点。

2.2 元古界(Pt)

元古界是在太古界的鞍山群上面发育而成的沉积盖层,这种盖层在经过多期次的构造运动之后,中、上元古界残留下来,而且基本都超覆在太古界变质岩的上面。从钻井取芯可以看出,元古界的岩性主要有两种:砂泥岩和碳酸盐岩,其中砂泥岩主要由板岩与石英砂岩等岩性构成,碳酸盐岩主要由结晶灰岩与白云岩等岩性构成。

2.3 中生界(Mz)

中生界是大民屯凹陷基底岩系的第二构造层,主要岩性为砂岩、砾岩和泥岩,其中也有部分的火山碎屑岩,测井曲线的特点为视电阻率值较高,目前在中生界地区并没有发现重要的油气藏。

2.4 新生界

新生界主要为古近系地层,从上到下可以分为东营组、沙河街组、房身泡组等,同时也包括新近系地层,自上而下可以分为馆陶组和明化镇组,其中古近系地层的岩性特征如下:

(1)房身泡组(E1f)

房身泡组的地层主要由火山喷发物(火山岩)组成,岩性主要有两种:玄武岩和红色泥岩,地层的厚度比较大,最大可以超过200m。房身泡组的火山岩分布十分广泛,在大民屯凹陷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地层的厚度比较大,最大厚度可以达到100m,由于受到前进地区断层的控制,该区火山岩层和地层向北部地区都逐渐减薄。

(2)沙河街组(E2-E3s)

沙河街组是由砂岩、砾岩以及泥岩组成的碎屑岩系组成。在整个渤海湾地区可以将沙河街组分为沙河街组四段、沙河街组三段、沙河街组二段以及沙河街组一段,但是大民屯凹陷由于地层剥蚀作用,却没有沙河街组二段。

①沙河街组四段(E2s4)

根据岩性特征,可以将沙河街组四段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主要岩性为泥岩,地层厚度比较大,一般为300-500m。下部的岩性由杂色砂砾岩、砂岩、油页岩和泥岩互层组成,主要岩性为油页岩,厚度比较厚,最大厚度可以达到380m。沙四段砂岩的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大逐渐增加,而泥岩的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在上部地层中,暗色泥岩发育。沙河街组四段地层中的植物化石比较多,裸子植物松科花粉和麻黄粉含量比较高,动物化石比较少,仅仅在北部地区发现了很少的柳桥土星介。

②沙河街组三段(E2s3)

沙河街组三段的主要岩性有三种:泥岩、炭质泥岩和砂岩,其中泥岩的颜色丰富。根据该区的岩性特征和旋回性特征,从上到下可以将该区分为沙一段、沙二段、沙三段和沙四段。由于沙三段在沉积末期发生了一次构造回返运动,使得该区大部分的地层都遭受剥蚀,导致沙河街组三段没有沙二段沉积,与沙一段地层接触关系为不整合接触。

③沙河街组一段(E3s1)

根据岩性特征,可以将沙河街组一段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主要岩性为泥岩、长石砂岩,地层纵向上的沉积旋回比较完整,厚度通常在200-400m,并且该段地层超覆在沙河街组三段的上面;下部岩性为泥岩、含砾砂岩、长石砂岩。